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社会

浙江省丽水市着力打造美丽和谐边界线

   麗水市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浙閩兩省結合處,與福建省寧德市、南平市接壤。浙閩線麗水段總長340.99公里,埋設界樁14個,涉及浙閩兩省3個市、8個縣(市),行政區域界線線長、點多、面廣,情況復雜。近年來,麗水市緊貼新時代界線管理建設工作要求,將“平安邊界”納入“平安麗水”、“平安浙江”建設,在夯實基礎中提升實效,在創新思路中謀求發展,在拓展內涵上突顯特色,實現界線管理共建、共贏、共享,為浙閩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17年麗水市以平安考核總分全省設區市第一的好成績成功奪取“平安金鼎”。

  一、精心組織,密切配合,加強聯動求實效
  麗水市嚴格遵循“統一部署、聯合實施、深入一線”的聯檢原則,扎實開展界線聯檢工作,夯實界線管理建設基礎,全力維護邊界地區長治久安。
  (一)組織謀劃,科學部署。浙閩線麗水段自2001年完成勘界后,分別于2007年、2012年、2017年進行了三輪界線聯檢工作。每一輪聯合檢查,均切實按照《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和浙閩兩省《行政區域界線管理辦法》規定的聯檢工作內容、方法、步驟和質量標準,及時成立聯檢工作領導小組,詳細制定聯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時間安排、方法步驟和工作要求。此外,積極與毗鄰市、縣召開聯席會議,部署安排聯檢工作,推動界線聯檢有序開展。
  (二)嚴格標準,精準聯檢。按照民政部工作部署,省級界線每5年開展一輪聯檢,由兩省交替牽頭完成。麗水市嚴格落實聯檢要求,擔任牽頭方時,主動承擔責任、及時聯系溝通,牽頭制定界線聯檢工作方案,安排聯席會議、內外業聯檢和匯總上報資料等工作,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聯檢任務。擔任配合方時,積極協作配合、主動分擔牽頭方職責。如在2017年聯檢中,因省界13號界樁周邊植物生長較快,山高路遠、地勢陡峭,麗水、寧德、南平三個方向都難以通行,麗水市主動承擔開路、召集職責,組織6人、用時10天,開辟了一條便捷道路,為兩省三市順利聯檢提供了保證。通過毗鄰雙方的共同努力,浙閩線麗水段三輪界線聯檢工作均圓滿完成。
  (三)主動當擔,務求實效。除按規定開展5年一輪界線聯檢外,麗水市還建立了界線聯合檢查抽查制度,所有界樁均聘用界樁管理員,堅持不定期地組織開展界線聯檢和抽查工作,要求界樁管理員每季度底前15天內對界線界樁進行一次巡查,每半年填寫《界線檢查情況記錄表》和《界樁檢查情況記錄表》并上報,確保界線走向位置清晰和界樁完好無損。同時,加強界線管理的聯合行政執法檢查,及時通報、堅決打擊擅自移動界樁、毀壞界樁,破壞界線實地走向位置的行為,發現新的邊界線糾紛或矛盾,及時協調加以解決,確保邊界地區的和諧穩定。
  二、創新機制,共建互助,保證平安促發展
  麗水市著眼長效、積極探索,通過“三到位、三形式、三機制”,不斷推進“平安邊界”建設,進一步加快邊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一)在組織領導上做到“三到位”。一是組織保障到位。全市各級黨委、政府一直把“平安邊界”作為平安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各地均建立由民政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各鄉鎮(街道)為成員的“平安邊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平安邊界”建設工作。二是制度考核到位。與毗鄰的市、縣(市)、鄉鎮(街道)、村簽訂《創建平安邊界協議書》和《界樁管理責任書》,制定《邊界糾紛應急預案》,全面落實“兩圖一責”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并將“平安邊界”建設工作納入年度責任目標考核。三是人員經費到位。全面落實縣、鄉鎮(街道)、村、界管員四級管理工作機制,形成個人管點、村莊管段、鄉鎮管線、民政管面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格局。全面落實實地踏勘檢查、界樁維修、聯席會議等界線管理經費,做到邊界管理、平安建設工作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事。
  (二)在共建互助上豐富“三形式”。一是文化走親。通過多形式的文化走親,豐富兩地生活、推進兩地和諧。如慶元縣安南鄉每年與政和縣嶺腰鄉組織一次和諧邊界農村文藝匯演,江根鄉與毗鄰的大安鄉等舉辦“浙閩兩省四鄉十里八村新春歌會”節;景寧縣舉辦浙閩邊界老年人門球賽;龍泉市舉辦浙閩老區文化節暨浙閩百村農民鄰居節等等。二是邊貿交流。通過毗鄰縣(市)、鄉鎮、村之間農副產品及小商品的交易,促進兩地經濟發展,增進兩地群眾融合。如慶元縣舉辦“浙閩鄉際茶葉節”, 推進浙閩鄉際茶葉交流與合作,與政和縣、壽寧縣確定每月的農歷初三和十八為邊貿市場交流日,方便浙閩邊界農民貿易往來。三是聯合治水。通過聯合治水,加深兩地感情、凝聚兩地人心、使兩地的山更綠、水更清,邊界更美麗。如遂昌縣柘岱口鄉際下村與浦城縣忠信鎮際洋村聯合開展“潔凈鄉村”行動,并成立“生態保護聯防隊”,共同建設美麗邊際村。慶元縣竹口鎮與松溪縣舊縣鄉合力治水,將一條“污水溪”治理成了一條“清水溪”,并在兩縣交界點上建起親水亭,搭建起兩地群眾的“連心橋”。
  (三)在平安維穩上創新“三機制”。一是聯防聯治制度化。建立護林聯防、糾紛聯調、應急聯動、維穩聯治的和諧邊界聯調聯防機制,破解邊界穩定發展難題,不斷加強邊界社會管理及相互協作。二是聯席會議機制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就兩地農業產業發展、市場互利、基層組織建設、計劃生育、邊界管理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共繪藍圖,合謀發展。三是鄰村共建常態化。積極推動村際友好聯誼活動,簽訂村際友好公約,互惠互讓,互幫互助,互辦好事。如慶元縣安南鄉安溪村與政和縣嶺腰鄉嶺腰村結成浙閩邊界首對“友好村”,雙方建立應急分隊,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共同促進邊界地區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推進“平安邊界”基層建設。
  三、深挖內涵,特色融合,譜寫和諧新篇章
  界線管理建設工作內涵豐富、意義深遠。麗水市開拓創新,深入挖掘界線文化內涵,以文化系民心、以文化助發展,打造界線管理建設麗水新模式。
  (一)因地制宜,界線文化與旅游文化相結合。浙閩線8號界樁,位于慶元、龍泉、松溪三縣(市)交會點的龍頭山頂,地理位置優越,這里有遠近聞名的龍頭山廟、百年杜鵑和千畝竹海,旅游資源正如火如荼地開發,賞杜鵑、觀竹海已成為人們旅游、攝影的好去處。麗水市主動與南平市對接,創新思路,將界線文化與龍頭山的“百年杜鵑”、“竹海森林公園”等旅游資源相結合,浙閩攜手規劃建設界樁觀景臺,讓游客充分感受賞杜鵑、觀竹海和“一腳跨兩省,一眼看三縣”的界線文化體驗。
  (二)情景交融,界線文化與地名文化相結合。浙閩線10號界樁,位于慶元縣隆宮鄉黃坑村和松溪縣茶坪鄉鐵嶺村交界處。界樁旁的古道上有建于清朝咸豐年間的黃坑隘,此處曾是松溪通往慶元西南的必經之路,有抵御土匪入侵的作用。界樁附近歷史故事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麗水市積極規劃設計,通過界樁提升改造、周邊配套建設、挖掘文化內涵、展示歷史變遷等方式,使界線文化與地名文化有機融合。
  (三)修護開發,界線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浙閩線4號界樁,位于龍泉市住龍鎮白巖村和浦城縣忠信鎮毛洋村交界處。在4號界樁附近曾發掘出一塊清朝末年兩省界樁標志巖石,這是浙閩邊界地區歷史變遷的見證,也是邊界地域文化內涵的體現。麗水市召集相關毗鄰縣(市)、鄉鎮共同商議,并一同對該界樁標志巖石進行了加固和開發。如今,該界樁標志巖石豎立在白巖村和毛洋村交界橋的橋頭,成為浙閩邊界線上兩地群眾和諧相處、友好往來的標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304
收藏
分享